6月28日,一場大雨過后,睢陽區高辛鎮金莊村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基地里,尺把高的玉米苗隨風擺動,拃把高的大豆苗青翠欲滴。遠遠望去,一眼望不到頭的基地里綠意盎然、生機勃發。
多虧了農技區域站站長龐德斗在品種選擇、模式選擇、播種方法上提供的指導和服務。基地負責人胡群山說,今年,他通過抗旱播種的200畝大豆和玉米苗齊秧壯、長勢喜人,他對秋天的豐產豐收充滿信心。
近年來,睢陽區以科技讓農業更智慧為導向,實行區、鄉、村、戶農技推廣四級聯動,權威專家、骨干人才、農技人員和鄉土人才分工合作,打通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,讓農技知識直接到戶、良種良法直接到田、技術要領直接到人,積極構建高產、優質、高效、生態、安全的農技推廣體系,有效解決了科技與生產相脫節的問題。
據了解,睢陽區現有市級特派員5人、農業研究員8人。權威專家長年對接全國知名農業科研院所和農林院校,準確把握現代農業發展趨勢和發展方向,深入一線開展調研,結合區情、農情及時制定全區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規劃、農業農村發展規劃、糧食安全生產方案、農技人員培訓計劃,解決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重大技術難題。區植保站、農技站、土肥站、園藝站、農產品質檢中心、種子站和各農技區域站的113名高、中級農技專家則充分發揮帶動作用,在各站所對接的示范田、實驗田、攻關田里進行小麥、玉米等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和高產創建對比試驗。今年,植保站在宋集鎮百畝方的小麥1+4對比試驗,小麥單產達716公斤。
實施鄉村振興,關鍵在人才。為進一步加大對鄉土人才的培養力度,建立一支落地式永久牌的優秀農村人才隊伍,近年來,睢陽區共培養村級農業信息員1365人、高素質農民1700多人。他們既是政策宣傳員、農業信息員,又是技術推廣員、農情測報員。在農作物生長的關鍵節點,他們利用情況熟、時間足、人脈廣的優勢,下到田間地頭查看農作物長勢和病蟲草害發生情況,及時提醒農戶進行田間技術管理。同時,為農技專家制定科學有效的應對措施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。
今年,睢陽區通過四級聯動織密農技推廣網絡,不斷調優產業結構,重點規劃出0.9萬畝玉米大豆復合帶狀種植基地、8萬畝優質西瓜、3萬畝脫毒土豆、2.5萬畝溫棚優質蔬菜、5萬畝高油酸花生種植基地。如今,全區鄉村產業依靠科技引領,活力不斷增強,為農業增效、農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。